聚焦“舌尖上的安全” 以法治强化食品安全治理_
530 2025-05-14 13:29
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,利用Mg0催化SSPS脱酯,随着反应温度升高,产物SSPS的相对分子质量(Mw和Mn)不断降低,酯化度也不断降低。同时,产物的多分散性(PDI)也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,这说明利用高温催化,不仅导致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,更会使得产物均匀性下降,这可能对产物性质和应用不利。
相关文献曾经报道,SSPS的甲酯化度越低,其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乳蛋白的能力越好;在甲酯化度25%以下时,SSPS存酸性条件下稳定酪蛋白的能力可以与高酯果胶媲美。值得注意的是,表1结果显示,利用碱性催化剂Mg0在催化剂投料质量比1:5以及反应时问4h条件下催化SSPS脱甲酯,温度必须超过95℃,产物酯化度才能低于30%。
单糖组成可以有效判断SSPS脱酯过程主链和侧链断裂的情况。将各个温度段催化获得的产物进行单糖组成分析,结果如表2所示。SSPS主链结构主要南聚鼠李糖半乳糖醛酸长链和聚半乳糖醛酸短链组成,侧链主要为聚阿拉伯糖和聚半乳糖;其中聚半乳糖醛酸C-3位点由部分木糖修饰,而侧链聚半乳糖可能存在中性糖修饰,包括岩藻糖、葡萄糖、小糖和阿拉伯糖等(如图1所示)。因此,从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比例以及岩藻糖、葡萄糖等仅存在于聚半乳糖侧链上的中性糖的含量变化,可以推测催化过程SSPS结构变化情况。从表2结果看出,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比例先在80℃出现升高,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,而葡萄糖残基几乎下降了90%,随后缓慢下降,而甘露糖和果糖残基在80℃催化时就直接降为零。结合表1结果,脱酯过程相对分子质量迅速降低一半,然后缓慢下降的情况,可以说明在80℃时脱酯时,尽管主链断裂,但是SSPS的侧链中的中性糖残基易更被脱除,使得主链中的聚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含量相对增加;随着脱酯温度不断升高,主链破坏不断加大,因此半乳糖醛酸与鼠李糖比例不断下降。而半乳糖残基和阿拉伯糖残基比例不断上升结果也进一步说明,利用Mg0催化SSPS脱酯时,主链会受到破坏,侧链上中性糖也会被脱除,但聚阿拉伯糖和聚半乳糖侧链本身降解要比主链降解缓慢。
响投料质量比是影响碱性固体催化剂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为了探讨催化剂投料比对催化过程的影响,在固定底物SSPS(质量分数5.0%)、反应温度(100℃)以及反应时间(4h)条件下,分别催化剂投料质量比设置为1:2、1:5、1:10、1:25和1:100进行反应,反应结束后测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、酯化度以及单糖组成,以探究投料比因素对Mg0脱酯效果的影响。结果如表3和4所示。
从不同投料比条件下100℃反应4h的结果看,催化剂投料质量比从1:100增加到1:5,酯化度显著下降,但产物SSPS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多分散性变化相对比较小;而进一步增加催化剂的投料比,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、多分散性和酯化度均变化很小。这表明催化剂的添加量达到一定比例后,不改变反应温度或者时问,不能进一步脱酯。表3结果也说明,存固定反应温度100℃反应4h的条件下,通过改变催化剂投料质量比,很难使SSPS的酯化度低于27%。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
相关链接:醋酸钠,鼠李糖,聚半乳糖醛酸,岩藻糖